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试卷19
辨析题
1.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错误。理由: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习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当然,肯定直观为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并非意味着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若学生已具备必要的有关感性知识或较概括的知识,则直观就不是必需的了。
解析:
2.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错误。理由: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教学的类型主要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教学中的直观不是让学生自主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因此,直观教学是手段,而非目的。
解析: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错误。理由:根据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在品德的发展中,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因此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遵循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
4.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
错误。理由: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关注学生的成绩上。处于关注学生阶段的老师,才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
解析:
5.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强调个体的自主性、独立性。故题干描述不正确。
解析:
6.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错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按心理功能上的差异,将智力分为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液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人的先天禀赋。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液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小,题干说法错误。
解析:
7.正迁移就是顺向迁移,而负迁移就是逆向迁移。
错误。学习迁移是依据不同的内容而分类的。正迁移、负迁移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划分的,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是根据迁移的方向不同而划分的,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所以说正迁移就是顺向迁移的说法不全面,正迁移可以是顺向迁移也可以是逆向迁移;而负迁移同样可以是顺向迁移也可以是逆向迁移。
解析:
8.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正确。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的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解析:
9.讲授法和谈话法都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
正确。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两者皆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解析:
10.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错误。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解析:
1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直线发展的过程。
正确。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型的,而只能是波浪式曲折前进的,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
解析:
12.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正确。要确保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知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解析:
13.智育就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错误。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解析:
14.组织教学仅仅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
错误。组织教学不仅仅只在上课开始时进行,它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始终直到课后,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课堂纪律情况。
解析: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268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