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试卷9
辨析题
1.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
正确。理由: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来看,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从教育经济效果来看,教育是有限的消费,又是扩大了的生产;从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上来看,教育表现为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解析: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错误。理由: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解析:
3.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错误。理由: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解析:
4.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是信度。
错误。理由:信度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如果一次测验的结果准确,误差小。成绩与考生的真实水平一致。那么这次测验命题的信度就大,即这次测验的分数可靠。效度指测验能准确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就是说命题要准确地测量出它要测量的成绩。题目所阐述的为效度的含义。
解析:
5.自我意识是与生俱来的。
错误。理由:自我意识是在后天环境中尤其是社会环境的作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解析:
6.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正确。教学中学生通过认识可以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能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因此,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解析:
7.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正确。要确保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知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解析:
8.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正确。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因为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解析:
9.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正确。因为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解析:
10.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正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所学的学科知识中受到思想品质教育,而且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作风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获得思想品质教育。因此,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不论教学的目的如何、性质如何、质量水平如何,只要进行并发生了教学,就会产生某种教育影响,即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解析:
11.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错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学生学的方法。故题干说法错误。
解析:
12.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正确。因为教育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因此,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解析:
13.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错误。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解析:
14.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正确。教育与人口、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关系密切,但是教育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204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