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试卷1
辨析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错误。理由:尽管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对学校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教育又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解析:
2.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正确。理由: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是认识主体(学生)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解析:
3.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教师教的怎么样。
错误。理由: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除了教师教的怎么样,还有学生学的怎么样。完整来看,一堂好课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板书有序等。其中,最根本的要求是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解析:
4.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正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所学的学科知识中受到思想品质教育,而且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作风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获得思想品质教育。因此,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不论教学的目的如何、性质如何、质量水平如何,只要进行并发生了教学,就会产生某种教育影响,即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解析:
5.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不属于基础教育。
错误。基础教育是我国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其中,普通中小学教育包括普通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而普通中学教育又包括普通初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解析:
6.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强调个体的自主性、独立性。故题干描述不正确。
解析:
7.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错误。因为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解析:
8.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直线发展的过程。
错误。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型的,而只能是波浪式曲折前进的,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
解析:
9.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解析:
10.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错误。德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
解析:
11.智育就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错误。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解析:
12.卢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
正确。卢梭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家之一,主张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解析:
13.德育原则也叫德育规律,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错误。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原则则带有主观色彩,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或提出的。正确的原则必然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客观规律。
解析:
14.德育过程必须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为开端。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德育过程具有全面性、多端性、长期性和反复性,可以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取多种开端。
解析: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219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