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试卷2
辨析题
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错误。理由: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从狭义上说,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由此可见,不管是广义的教育还是狭义的教育都是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但是,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方可称之为教育。因此,不是所有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解析:
2.由于教学活动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错误。理由: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现成的书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原理、定律与公式所组成的系统,是一种偏于理性的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感性认识,以便把偏于理性的书本知识和偏于感性的个人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
解析:
3.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错误。理由: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说明智力水平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儿童的智力水平越高,一般学习成绩越好。但是智力水平并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知识结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习动机和集体、教师等因素,都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解析:
4.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错误。理由:程序教学是指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互动性。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程序教学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
解析:
5.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无关。
错误。理由:(1)习得性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2)“习得性无力”理论的提出者基利格曼认为人对失败的归因在无力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总是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3)归因不同,人们所产生的认知和期待就不一样,无力感也会呈现出多种形式。
解析:
6.《论语》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并非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解析:
7.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提高而提高。
错误。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指出,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随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动机强度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也即任务难度较低,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偏高;任务难度较大,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偏低;任务难度中等,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中等。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大,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之下降的趋势。故题干描述错误。
解析:
8.教学方法受到教学目的、内容、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它不具有独立性。
错误。教学方法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对于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及作用。
解析:
9.讲授法和谈话法都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
正确。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两者皆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解析:
10.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正确。因为教育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因此,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解析: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错误。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只注意到教育对象自身的需要而忽略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解析:
12.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正确。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教学形式。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解析:
13.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错误。德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
解析:
14.智育就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错误。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解析: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272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