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32
单项选择题
1.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水平、学校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B)
A. 一因多果
B. 多因一果
C. 同因异果
D. 同果异因
解析:一因多果是指一种原因可以引起多种结果,多因一果是指多个原因一起导致一个相同的结果,同因异果强调同样的原因却出现不同的结果,同果异因是指不同原因都可以导致一个相同的结果。题干中的教师水平、学校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多个原因,造成了一个结果——教学质量的高低。这是典型的多因一果关系。
2.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选项中,与该句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D)
A.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B.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D.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解析:“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体现的是物质世界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规律的客观性原理。D项体现的是事物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种谷子是不可能长成豆苗的,与题干体现的哲理相同。A项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B项体现的是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C项体现的是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把物质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B)
A.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B.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C. 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D.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解析: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宇宙间一切都是物质的,精神也是物质的,A项错误。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把金、木、水、火、土看作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等,B项正确。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把物质的属性归结为原子的属性,C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D项错误。
4.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结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微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哲理一致的是( )。(B)
A.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解析:题干中丝瓜与南瓜的对话表达的寓意是各有自己的长处,各有自己的优势。A项错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也比喻观点很难一致。与题干寓意不一致。B项正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和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与题干寓意一致。C项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指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纯粹的金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比喻人总是有缺点和优点。与题干寓意不一致。D项错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指眼前的小事物,往往会让人看不见或想不到更高的理想追求与目标,也比喻目光短浅。与题干寓意不一致。
5.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B)
A. 圣西门
B. 大卫·李嘉图
C. 欧文
D. 傅立叶
解析: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6.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的是( )。(D)
A.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解析:“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表达的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ABC三项均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7.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 )的辩证统一。(A)
A.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B.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C. 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
D. 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
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体现了( )。(A)
A. 因果联系
B. 内外因关系
C. 对立统一规律
D. 质量互变规律
解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现了正确认识因果联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9.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斯蒂文·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要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 )。(D)
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 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
D. 电脑能够模拟人脑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于物质的反作用。而电脑或“智能”电脑的出现,电脑模拟人脑,这就是意识反作用的具体体现。
10.素食是对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一场改革,但是很多人简单认为吃素就是不吃肉,而忽略了身体的营养摄取,明明是为了身体健康而选择吃素,但是却让身体健康因为营养不良而受到伤害。材料旨在启示我们( )。(C)
A. 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决定人体健康成长
B. 人为事物联系的主观性决定其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C.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促进人体健康成长的各种条件
D.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才能维护身体健康
解析:A项错误,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促进人体健康成长,而非决定。B项错误,人为事物联系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C项正确,题干将吃素简单理解为不吃肉,忽略身体对多种营养的摄取,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这启示我们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善于分析和把握促进人体健康成长的各种条件。D项错误,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旨在形成让系统功能最佳化的结构,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与题干无关。
11.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是( )。(B)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883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