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考研政治 >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36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36

本单篇文档共8393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考研政治 章节练习 5862人下载
价格: 0.60 原价:¥8.80
收藏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36

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联系所具有的特点的是( )。(C)

A. 客观性

B. 普遍性

C. 一致性

D. 多样性

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2.规律是指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联系。尊重客观规律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列语句中,体现了以上哲理的是( )。(D)

A. 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B. 好钢用在刀刃上

C. 打蛇打七寸

D. 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

解析:“守株待兔”体现了偶然与必然的关系,“揠苗助长”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哲理,A项错误。“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体现了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把握,BC两项错误。“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体现的哲理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D项正确。

3.“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体现的哲理是( )。(B)

A.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B.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C.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D.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解析:“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中的“腐”,即腐烂,指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可以寄生。这条古训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即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题干体现的哲理是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4.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

A. 质和量的统一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C.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D.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解析:“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5.“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中的诗句。诗中的“你”既是看风景的人,又是被看的风景;既被装饰,又装饰别人。这包含的哲理主要是( )。(A)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 事物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D.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解析:诗中的“你”既是看风景的人,又是被看的风景;既被装饰,又装饰别人。这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邓小平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从哲学角度讲,这主要告诉我们做事情要( )。(B)

A. 善用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用创新的理念对待新事物

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判断、敢作敢为

C. 善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发展的新态势、新思维

D. 运用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地看待“闯”与“冒”的精神支撑

解析:“闯”的精神和“冒”的精神,都属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层面。从哲学角度讲,邓小平的话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改造世界。

7.“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 )。(D)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唯物主义的观点

解析:题干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关于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这种物质观承认和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缺乏科学的抽象。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B. 《人权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C.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相对的

D. 本质和现象不是对立的

解析:《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B项错误。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C项错误。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二者存在原则的界限,不能混同,D项错误。

9.实际工作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错在忽视了矛盾的( )。(A)

A. 特殊性

B. 斗争性

C. 普遍性

D. 同一性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

10.“把握火候”“注意分寸”“适可而止”强调在实践中应把握( )。(A)

A. 适度原则

B. 重点论原则

C. 两点论原则

D. 永恒发展原则

解析:“把握火候”“注意分寸”“适可而止”都是基于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强调在实践中要把握适度的原则。

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B)

A. 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D. 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解析:“实践是知识的母亲”意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意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2.在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中,诗词歌赋、名言警句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内涵,给人以教育、启迪和振奋。“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就是一副催人上进、立志拼搏、执着追求的楹联,表现了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下列诗句中,与其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

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解析:A项正确,“千淘万漉”“吹尽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839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36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