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模拟试卷22
名词解释
1.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满足帕累托最优标准的状态,即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当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此时的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经济运行结果是缺乏效率的。
解析:
2.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实际上,这一假设包含三个含义: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②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当然包括有关的经济理论和模型在内)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这就是说,由于正确的预期能使经济主体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经济主体会随时随地根据它所得到的信息来修正它的预期值的错误。当预期值高于正确值时,它会降低预期值;当预期值低于正确值时,它会提高预期值。因此,随时随地的修正会使它避免做出高估或低估的错误,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由于这一原因,即从整体上看,在长期中,它对某一经济变量的未来预期值与未来的实际值仍然会是一致的。
解析:
3.投票规则
投票规则主要包括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多数票规则又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简单多数票规则是指只要赞成票超过半数,议案就可以通过。比例多数票规则是指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的一定比例,议案才能通过。
解析:
4.倾销
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际市场销售商品的行为c法律上所指的倾销,有以下三个构成条件:①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②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③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解析:
简答题
5.简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这一理论从国际经济的现实出发,对于资本跨国流动的所有方面均有所涉及,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理论。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区位特定优势三者结合决定了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较是否具有对外投资的优势,或者可以通过出口、技术转移来开拓该优势。具体包括:①所有权特定优势:企业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其垄断地位及其他能力,导致企业比投资所在国公司具有更大优势,可克服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②内部化:将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的能力。内部化是在企业内部更好地实行资源配置,克服不利条件。⑨区位特定优势:包括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情况、市场的条件与需求状况、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东道国政府的各种政策。
解析:
6.如何理解国债负担?
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债权人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然是暂时的,但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2)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要还本付息,尽管政府借债时获得了经济收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借债的过程也即为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
(3)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换言之,当政府以新债还旧债的方式难以继续时,最终是以税收来还本付息。
(4)代际负担。由于有些国债的偿还期较长,连年以新债还旧债并不断扩大债务规模,就会形成这一代人借的债转化为下一代甚至几代人负担的问题。如果转移债务的同时为后代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或奠定了创造财富的基础,这种债务负担的转移在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国债收入被用于当前的消费,或者使用效率低下,留给后代人的只有净债务,那么,债务转移必将极大地影响后代人的生产和生活。
解析:
7.简述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内外均衡理论是指英国经济学家米德的“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即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
(1)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含义。假设一国经济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和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则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商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
(2)米德冲突与丁伯根法则。央行调控的最终目标在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现。然而,宏观政策在为这一目标努力时却并非总是合作愉快的,米德冲突常有发生。米德冲突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为避免“米德冲突”,需要为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政策,即满足丁伯根法则: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n种政策工具。
(3)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组合。米德在《国际收支》中列举了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组合。支出调整政策主要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组成,用于调整支出水平。支出转换政策指能够影响贸易品竞争力、能够通过调整支出构成而增加本国收入的政策,如汇率、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专指汇率政策。
解析:
8.简要说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两种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1)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两种类型。按经营模式划分,商业银行可以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①职能分工型银行的基本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等。职能分工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差别在于:a.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b.商业银行一般以发放1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主要业务。②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是指它们在经营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90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