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29
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下列说法中,体现这一哲学观点的是( )。(C)
A. 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美丽,随性也能怡情
B. 别沮丧,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说明“你挂了”
C.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竞赛,一步步坚持才能走到终点
D. 表面繁荣未必是好事,抛开表象看实质才是人生真谛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人生是一场漫长的竞赛,一步步坚持才能走到终点。其中,“一步步坚持”体现了量变,“走到终点”体现了质变,C项正确。A项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B项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D项体现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说明( )。(A)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C.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解析: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最重要的标志,手推磨和蒸汽磨都是生产工具,它们对社会制度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作用。
3.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 )。(D)
A. 感性认识的作用
B. 理性认识的作用
C. 直接经验的作用
D. 间接经验的作用
解析: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题干中引用牛顿的一句话,意在强调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作用。
4.“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它能增加群体竞争优势。“集聚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①看重整体就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③要学会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B)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①错误,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它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②③④均正确,故选B项。
5.下列上古神话中,没有反映出人类主观能动性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D)
A. 大禹治水
B. 后羿射日
C. 精卫填海
D. 刑天舞干戚
解析:人类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ABC三项均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反映。D项,刑天舞干戚象征的是一种永不妥协的精神,并未涉及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6.堵车现象并不是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这种现象说明( )。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堵车现象并不是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这些对策是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7.下列关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各种“关系”的表述,不包括哲学的基本问题性质的是( )。(D)
A. 心物关系
B. 形神关系
C. 理气关系
D. 人际关系
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即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判断标准。A项正确,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心”指的是唯心主义,“物”指的是唯物主义。B项正确,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形”指的是唯物主义,“神”指的是唯心主义。C项正确,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理”指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气”指的是朴素唯物主义。D项错误,人际关系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离开运动谈物质,就会导致( )。(B)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
C. 二元论
D. 不可知论
解析:A项错误,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与题干不相符。B项正确,形而上学是指用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来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就会导致形而上学。C项错误,二元论是本体论的一种,在物质和精神,谁是本体的问题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是一种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D项错误,不可知论是认识论的一种,它与可知论相对,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人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客观规律。
9.汉文化里很多事物因为谐音而被人们赋予了美好寓意。例如,“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鱼”与“余”谐音,寓意“富富有余”。这表明( )。(A)
A. 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B. 人的意识具有客观物质性
C. 没有被反映的对象也具有意识内容
D. 意识内容并不仅根源于社会实践
解析:A项正确,很多事物因为谐音而被人们赋予了美好寓意,体现了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B项错误,很多事物因为谐音而被人们赋予了美好寓意,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强调客观物质性。C项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没有被反映的对象”不是人脑反映出的意识。D项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认识来源于实践。
10.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896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