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民事法律关系)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民事法律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民事法律事实
B. 遗嘱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只需要遗嘱这一法律事实即可
C. 客观情况能否成为民事法律事实,取决于法律的规定
D. 事实行为要受到当事人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
解析:当事人可以选择某一自然事实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条件,从而具备民事法律事实的特点,但是并非当事人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选择民事法律事实,对于事件及事实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认可的事实构成,不允许当事人对此私自加以约定。A选项错误。
遗嘱继承关系的产生需要遗嘱与被继承人死亡两个法律事实,只具备遗嘱并不能导致遗嘱继承关系的产生。B选项错误。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并非一切客观现象均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如属于自然现象的下雨、下雪,或属于人的活动的吃饭、睡觉,一般情况下都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而时间的经过、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战争和封锁禁运,人的出生、死亡、成年、失踪、精神失常等,却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因而属于法律事实。可见,客观情况是否能成为民事法律事实,取决于法律的规定。C选项正确。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不一定具有发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有能够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也不受行为人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C。
2.下列属于民事权利的公力救济途径的有(B)
A. 自助行为
B. 仲裁
C. 紧急避险
D. 正当防卫
解析:民事权利的保护措施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两种。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又称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民事权利主体可以以法律许可的方式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保护自己的权利。例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等。民事权利的公力救济,又称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诉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裁判,也可以依法请求有关的国家机关给予保护。本题选择B选项。
3.李某创作了一幅作品,这在民法上属于(C)
A. 民事法律行为
B. 事件
C. 事实行为
D. 状态
解析:民事法律事实分为行为和自然事实。行为可分为民事法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以及事实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以法律规定的条件业已满足为前提,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不一定具有发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能够引起这种后果的行为,例如创作作品的行为、付款等。自然事实又可分为事件和状态,事件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发生,例如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灾害等;状态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持续,例如人的下落不明、对物继续占有等。本题选择C选项。
4.王某超速驾车,不慎撞死李某,王某支付李某家属50万元赔偿金。李某家属继承了李某的遗产。引起上述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和继承关系的分别是(A)
A. 行为、事件
B. 行为、行为
C. 事件、行为
D. 事件、事件
解析: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主体的意志有关,民事法律事实可以分为自然事实和行为两大类。行为是指受主体意志支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活动。本题中,王某超速驾车的行为是在其意识支配下的行为。自然事实,是指与主体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自然事实又可分为事件和状态。事件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发生,状态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持续。客观情况的发生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如人的出生、死亡能改变身份关系,物的灭失可以使所有权关系消灭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5.下列权利中,可以由当事人一方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是(C)
A. 支配权
B. 请求权
C. 形成权
D. 抗辩权
解析:根据权利的作用的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支配权是指可以对标的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例如所有权。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例如债权。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例如不安抗辩权。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例如追认权。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6.甲和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先发货,乙再付款。甲在还没有发货时向乙请求支付货款,乙予以拒绝。乙所行使的权利是(B)
A. 绝对权
B. 相对权
C. 形成权
D. 请求权
解析:根据权利人可以对抗的义务人的范围的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是指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积极协助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如所有权、人身权等。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是指权利人和义务人均为特定人,权利人必须通过义务人积极的实施或者不实施一定行为才能实现的权利,如债权。甲和乙之间存在债权法律关系,乙所行使的权利只对甲发生效力。乙对甲的请求权进行抗辩,行使的是抗辩权,AC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7.根据民事权利的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可将民事权利分为(A)
A. 既得权和期待权
B. 主权利和从权利
C. 对世权和对人权
D. 形成权和支配权
解析:根据民事权利的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民事权利可分为既得权和期待权。既得权是指成立要件已经全部具备并被主体实际享有的权利。期待权是指成立要件尚未全部具备,将来有可能实现的权利。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8.下列选项中,属于种类物的是(C)
A. 一幅古画真迹
B. 一套绝版书
C. 一辆汽车
D. 一份小说手稿
解析:根据物是否具有独有的特征或是否被特定化,物可以分为特定物和种类物。特定物既包括独具特征、独一无二的物,也包括经交易当事人指定被特定化的种类物;种类物是指具有共同的属性,可以通过品种、规格、型号等加以确定的物。古画真迹、绝版书、小说手稿都属于具有独有的特征的物。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9.下列选项中,属于孳息的是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48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