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关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A. 秦朝的立法强调“兼爱”“非攻”
B. 秦朝的立法主张“缘法而治”和“法令由一统”
C. 秦朝的立法体现“无为而治”的老庄核心思想
D. 秦朝的立法提倡“德治”“礼治”与“人治”
解析: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B选项正确。各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如下:西周是“明德慎罚”;战国是“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法布于众;秦朝为“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汉初为黄老思想、“约法省刑”,汉武帝之后为“德主刑辅”;唐朝是“德本”“刑用”;元朝为“祖述变通”“附会汉法”“因俗而治”,蒙汉异制;明朝是“刑乱国用重典”“明刑弼教”;清朝是“详译明律,参以国制”。
2.秦朝区分故意与过失犯罪,其中故意称为(C)
A. 眚
B. 非眚
C. 端
D. 不端
解析:秦律重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故意称为“端”,过失称“不端”。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眚与非眚是西周时期对故意与过失的区分,AB选项错误。
3.在秦朝,对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的这类诉讼称为(C)
A. 公罪
B. 私罪
C. 公室告
D. 非公室告
解析:秦朝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划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诉讼被叫作“忪室告”。C选项正确。
4.秦朝时期十分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每年二月实施禁令,此禁解除的时间是(B)
A. 六月
B. 七月
C. 八月
D. 九月
解析:秦朝通过颁布法令促进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规定每年春二月,不准砍林伐木;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得烧草积肥;不准采摘刚发芽的植物;不准捉取幼兽、幼鸟,等等。禁令至七月才解除。B选项正确。
5.有关秦朝司法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只有当事人及其亲属可以告发,邻里不得告发
B. “非公室告”包括全部民事和轻微刑事案件
C. 廷尉掌握最高司法审判权
D. 御史大夫有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
解析:邻里对于重大案件有主动告发的义务,A选项错误。家庭成员内部的案件称为“非公室告”,B选项错误。皇帝掌握最高司法审判权,御史大夫具有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6.秋冬行刑制度化始于(A)
A. 汉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曹魏
解析:汉朝死刑的执行采取秋冬行刑制度,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这段特定的时间执行,这主要是受到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A选项正确。
7.以下列举的法律文本不属于汉律六十篇的是(C)
A. 《傍章律》
B. 《朝律》
C. 《金布律》
D. 《九章律》
解析:汉律六十篇包括《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朝律》。C选项正确。
8.汉朝规定有关朝廷礼仪的法律是(B)
A. 《九章律》
B. 《傍章律》
C. 《越宫律》
D. 《朝律》
解析:《九章律》是两汉的基本法律,《傍章律》是规定有关朝廷礼仪的制度,《越宫律》规定宫廷侍卫方面事项,《朝律》规定朝贺制度。B选项正确。
9.因怨恨不满而诽谤朝政的罪名,在汉朝被称作(C)
A. 欺谩、诋欺、诬罔
B. 废格诏书
C. 怨望诽谤
D. 左道
解析:欺谩、诋欺、诬罔:对皇帝不忠、欺骗、轻慢、毁辱和诬蔑等行为。废格诏书:官吏不执行皇帝诏令。怨望诽谤:因怨恨不满而诽谤朝政。左道:以邪道巫术诅咒皇帝、蛊惑民众者,依律处死刑。C选项正确。
10.汉朝大司农颜异在别人谈及国政时,未答,仅“微反唇”,被御史大夫张汤处死。根据汉朝法律颜异所犯罪名是(D)
A. 非所宜言
B. 怨望诽谤
C. 诽谤妖言
D. 腹诽
解析:汉代沿用秦朝的诽谤妖言、非所宜言等罪名,在惩治思想言论犯罪方面有所发展,比较典型的是腹诽罪。D选项正确。
11.关于汉朝的罪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诸侯国的官吏与诸侯王结党,知其犯罪不举奏为“阿党”
B. 朝廷官员“舍天子而仕诸侯”为“附益”
C. 以邪道巫术诅咒皇帝、蛊惑民众者为“左道”
D. 见知人犯法不举告为故纵,而所监临部主有罪并连坐也为“见知故纵”
解析:朝廷大臣“交通诸侯,助其获得非法利益”构成“附益”,朝廷官员“舍天子而仕诸侯”为“左官”。B选项错误。本题选B。
12.汉朝高级主管官吏或地方郡守以上官吏将其辖内有名望和才德之士向中央推荐或自选为属吏。这种选官制度是(C)
A. 察举
B. 征召
C. 辟举
D. 任子
解析:汉朝选拔和任用官吏的以荐举和考试为主要方法,具体包括:察举、征召、辟举、任子、太学补官。其中,辟举是指高级主管官吏或地方郡守以上官吏对其辖内有名望和才德之士,向中央举荐或自选为属吏的制度,C选项正确。
13.汉朝在京师设立的地方监察机关是(B)
A. 御史台
B. 司隶校尉
C. 尚书台
D. 肃正廉访司
解析:御史台是汉朝的中央监察机关。A选项错误。汉朝地方监察机关主要是在京师设立的司隶校尉和各州(部)刺史。B选项正确。尚书台是皇帝侍从机构,在东汉初成为国家中枢机构。C选项错误。肃正廉访司是元朝在地方设立的监察机关。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
14.汉朝颁布的“六条问事”,就其性质而言属于(B)
A. 民事法律
B. 监察法律
C. 经济法律
D. 诉讼法律
解析:汉武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分全国为13个监察区,每区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行使监察权。故《六条问事》相当于现在的监察法律。B选项正确。《六条问事》包括:“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90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