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绪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模拟试卷3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中国传统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
A. 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诸法并存、民刑不分
B. 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无讼
C. 中国传统法制,宗法与政治高度结合
D. 中国传统法制具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
解析: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是诸法并存、民刑有分,但法典编纂民刑不分,A选项错误。无讼是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其中调处息争,无讼是求是传统法制的特征之一,B选项正确。中国古代法制重视宗法血缘关系,家国一体,C选项正确。民本主义是中国古代法制与法文化的基础,D选项正确。本题为选非题,因此A选项当选。
2.中国古代法典编撰体例的特点是(A)
A.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B. 诸法并存,民刑有分
C. 诸法并存,民刑不分
D. 诸法合体,民刑有分
解析:“诸法并存,民刑有分”作为中国传统法制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就法律体系来说的,即法律体系是由刑法、民事法、行政管理法、诉讼法等法律部门构成的。但是就法典的编撰体例来讲,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因此本题A选项正确。
3.为惩治职官犯罪,商朝有“三风十愆”之规定,其中“三风”不包括(C)
A. 巫风
B. 淫风
C. 贪风
D. 乱风
解析:为惩治职官犯罪,商朝有“三风十愆”之规定,即官吏有巫风(庭内起舞、沉溺酒歌等)、淫风(贪求财物、迷恋美色、狩猎不休等)、乱风(蔑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劝告、疏远贤德高士、亲近庇护小人等)三类恶劣风气以及与之相关的十种行为者,将受到墨刑等的处罚。C选项错误,本题选C。
4.上古五刑中,断人之足或剔去膝盖骨的刑罚名称是(C)
A. 黥刑
B. 劓刑
C. 剕刑
D. 流刑
解析:华夏族在征服苗民后,袭用其刖、劓、剕、黥等肉刑,加以损益,形成了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并使之成为常用的刑罚体系,学界普遍称之为“上古五刑”。其中,剕刑也作刖刑、髌刑、膑刑,此刑或断人之足,或剔去膝盖骨,使人丧失行走能力。C选项正确。黥刑,也即墨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额头刺刻后再涂上墨,留下痕迹作为受刑人的标志。A选项错误。劓刑,即割鼻之刑。B选项错误。流刑不属于“上古五刑”之一,而属于新五刑之一,是将犯罪人流放、放逐的刑罚。D选项错误。
5.商朝的法律总称叫作(B)
A. 禹刑
B. 汤刑
C. 吕刑
D. 九刑
解析:《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被认为是商朝法律的总称。B选项正确。
6.西周中期代表性的法典是(C)
A. 禹刑
B. 汤刑
C. 吕刑
D. 九刑
解析:西周经成康之治后,至穆王时国势渐微,财政拮据。周穆王为革新政治,命司寇吕侯作《吕刑》。它应是西周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具体内容已不可考。C选项正确。
7.在西周时期,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已有区分,其中过失犯被称为(B)
A. 非眚
B. 眚
C. 非终
D. 惟终
解析:在西周时期,过失被称为“眚”,故意即是“非眚”,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称为“非终”。因此B选项正确。
8.“三不去”的离婚限制确立于(C)
A. 夏
B. 商
C. 西周
D. 汉朝
解析:西周时期关于婚姻解除制度的规定有若干条,被称作“七出三不去”。“三不去”是指: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C选项正确。
9.西周时期,“吉礼”是(A)
A. 祭祀之礼
B. 冠婚之礼
C. 丧葬之礼
D. 迎宾之礼
解析:A项是吉礼,B项是嘉礼,C项是凶礼,D项是宾礼。
10.西周婚姻“六礼”程序中,男家与女家订婚是指(C)
A. 纳采
B. 请期
C. 纳吉
D. 纳征
解析:“纳吉”是占卜得到吉兆后,男家与女家定亲,C选项正确。
11.在西周时期,“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的司法官为(A)
A. 大司寇
B. 小司寇
C. 掌囚
D. 掌戮
解析:西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司法机构。中央常设最高司法官为大司寇,“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辅助周王掌管全国司法工作,A选项正确。大司寇之下设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协助大司寇审理案件,处理狱讼。此外还有各种专职的属吏如司刑、司刺、掌囚、掌戮等,处理各类司法事务。BCD均不符合题意。
12.贵族犯罪历来享受特权,“八议”制度最早起源于(C)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解析:西周在总结夏商刑罚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刑罚适用原则。同罪异罚是体现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周礼·秋官》关于“八辟丽邦法”的规定亦公开赋予特定身份者享受减免刑罚的特权,后世的“八议”制度即源于此。C选项正确。
13.下列法律中,关于禁止隐匿逃亡人的是(B)
A. 《被庐之法》
B. 《仆区法》
C. 《卯门法》
D. 《囚法》
解析:A项《被庐之法》是关于选贤任官,建立官僚制度之法。B项《仆区法》是禁止隐匿逃亡人之法。C项《卯门法》是关于宫门守卫、保障国君安全之法。D项《囚法》也称《网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B选项正确。
14.《法经》的制定者是(A)
A. 李悝
B. 吴起
C. 商鞅
D. 管仲
解析:战国时期李悝“撰次诸国法”,即考察各国成文法,吸收各国立法经验,制定颁布了成文法典《法经》。A选项正确。
1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效果最为突出的社会变革。为了增强国力,奖励战功,商鞅颁布了下列哪一法令(B)
A. 分户令
B. 军爵令
C. 武德令
D. 大明令
解析:商鞅颁布《分户令》,以鼓励发展小农经济,扩大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59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