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31
A1/A2型题
1.神经细胞在静息电位条件下,电化学驱动力较小的离子是(B)
A. K+和Na+
B. K+和Cl–
C. Na+和Cl–
D. Na+和Ca2+
E. K+和Ca2+
解析: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一是浓度差,二是电位差,两者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当某种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时,此时的跨膜电位即为该离子的平衡电位。也就是说,静息电位与某种离子的平衡电位愈接近,该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就愈小;静息电位与某种离子的平衡电位距离愈远,则该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就愈大。由于静息电位(如骨骼肌是-90mV)接近K+的平衡电位(-98mV)、更接近Cl–(-90mV)的平衡电位,而远离Na+和Ca2+的平衡电位,所以,K+的电化学驱动力较小,Cl–的电化学驱动力最小。
2.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A. 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 必要时O型血可输给其他血型的人
C. 必要时AB型的人可接受其他血型的人的血
D. Rh阴性的人不可接受Rh阳性的血液
E. Rh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解析:
3.副交感神经主要通过改变下列哪项活动状态而对体循环产生影响(B)
A. 心肌收缩力
B. 心率
C. 外周血管阻力
D. 血容量
E. 血管顺应性
解析:
4.下列哪种情况能使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E)
A. 高钾饮食
B. 大量饮清水
C. 刺激颈动脉窦
D. 刺激颈动脉体
E. 大量出汗
解析:
5.在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开放始于(A)
A. 等容舒张期末
B. 快速充盈期末
C. 减慢充盈期末
D. 心房收缩期初
E. 心房收缩期末
解析:
6.1g血红蛋白可结合的氧量为(B)
A. 0.34~0.39ml
B. 1.34~1.39ml
C. 1.39~2.34ml
D. 2.34~2.39ml
E. 2.39~3.34ml
解析:
7.作用于二级支气管以下部位的感受器而引起咳嗽反射的有效刺激是(C)
A. 机械牵张
B. 温度改变
C. 刺激性气味
D. CO2浓度升高
E. 缺O2
解析:
8.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促进胃液分泌(A)
A. 促胰液素
B. 酒精
C. 低血糖
D. 咖啡因
E. Ca2+
解析:
9.下列各种功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中,最终不能转化为体热的是(D)
A. 心脏泵血并推动血液流动
B. 细胞合成某种蛋白质
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D. 肌肉收缩对外界物体做功
E. 内、外分泌腺体的分泌活动
解析:心肌收缩消耗ATP而产生机械能,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克服血液内、外摩擦所产生的血流阻力而最终转变为热能;细胞合成需要消耗化学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有赖于生物泵建立的膜两侧离子浓度差,内、外分泌腺体的分泌活动则靠膜的转运功,这些能量最终都转变为热能。唯有肌肉收缩对外界物体做功,使能量转移到外界物体上。
10.下列关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Na+为主动或被动重吸收
B. Cl–为主动重吸收
C. K+为被动重吸收
D. HCO3–为主动重吸收
E. 水为主动或被动重吸收
解析:在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过程或与H+的分泌或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该过程由Na+泵提供能量,所以Na+重吸收是主动的。HCO3–以CO2的形式重吸收,是单纯扩散过程,所以是被动的。由于Cl–的重吸收少于水的重吸收,而且滞后于HCO3–重吸收,因此,在近端小管后半段,Cl–的浓度明显高于周围间质,所以,Cl–的重吸收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l–的被动重吸收使小管液中正离子相对较多,造成管腔内带正电,管外带负电,这种电位差促使Na+顺电位梯度通过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K+的重吸收是主动的,因为小管液中K+浓度远低干上皮细胞内。而水总是跟随Na+的重吸收而等渗性重吸收,所以是被动过程。
11.明适应的产生机制是(A)
A. 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迅速分解
B. 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增强
C. 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合成增强
D. 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分解
E. 视紫红质转变为三种不同的视色素
解析:
12.皮层小脑的主要功能是(E)
A. 产生本体感觉
B. 协调随意运动
C. 启动精巧运动
D. 执行精巧运动
E. 参与编写运动程序
解析:
13.下列哪一项生理活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470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