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模拟试卷5
A1/A2型题
1.纯化蛋白质的技术多种多样,下面对给定蛋白质有专一性的纯化技术是(B)
A. 电泳
B. 亲和层析
C. 离子交换色谱
D. 凝胶过滤
E. 透析
解析:所有备选的技术都可纯化蛋白质,唯独亲和层析利用给定蛋白质与特别制备的化合物具有高度专一性而将给定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分开,例如用固化抗体去纯化抗原。
2.酸性和碱性氨基酸除α-氨基和α-羧基为可游离的极性基团,其R基团也有可游离的极性基团。今测得天冬氨酸的pK为2.0、3.9和10.0,其等电点(pI)该是(A)
A. 3.0
B. 3.9
C. 5.9
D. 6.0
E. 7.0
解析:对其R基团为不游离的氨基酸,其等电点为其廿羧基游离常数(pK1)和α氨基游离常数(pK2)之和的一半[pI=(pK1+pK2)/2],如果R基团游离常数为pI<3,则碱性氨基酸的等电点为:pI=(pK2+pK3)/2,而酸性氨基酸的等电点:pI=(PK1+pK2)/2,因此天冬氨酸pI=(2.0+3.9)/2≈3.0。
3.下列试剂中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的是(D)
A. 尿素
B. 苦味酸
C. 热丙酮
D. 硫酸铵
E. 二氯化汞
解析: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可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常见的物理因素包括:加热、紫外线、超声波、高压、表面张力及剧烈振荡、研磨及搅拌。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酸、碱、有机溶剂、尿素、盐酸胍、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尿素主要破坏氢键使蛋白质结构松散空间结构破坏。丙酮属有机溶剂,在低温下,一般使蛋白质脱水不引起空间结构破坏,但热丙酮则可使蛋白质变性。苦味酸属生物碱试剂,能与蛋白质形成不溶性盐,使蛋白变性。二氯化汞中汞为重金属离子,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蛋白盐致蛋白质变性。硫酸铵可破坏蛋白质胶体稳定因素(脱去水化膜,中和电荷),使蛋白质胶粒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不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所以蛋白质不变性。
4.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C)
A. Km值不变,Vmax降低
B. Km值降低,Vmax不变
C. km值增高,Vmax不变
D. km值不变,Vmax增加
E. Km值降低,Vmax降低
解析: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在抑制过程中,若增加作用物的相对浓度,在竞争时作用物占优势,抑制作用则降低,甚至被解除。所以当作用物浓度足够高时,相对地竞争性抑制物对酶的竞争作用将微不足道,此时几乎所有的酶分子均可与作用物相作用,因此最大反应速度(Vmax)仍可达到,然而由于竞争性抑制物的干扰,使酶与作用物的亲和力下降,则Km值将相应提高。
5.下列有关酶和辅酶(或辅基)的叙述,正确的是(E)
A. 所有的酶都由酶蛋白和辅酶(或辅基)组成
B. 酶蛋白、辅酶(或辅基)单独存在时具有催化活性
C. 酶蛋白与辅酶(或辅基)在酶促反应中所起作用完全相同
D. 一种辅酶(或辅基)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形成一种全酶
E. 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酶(或辅基)结合形成一种全酶
解析:酶按组成可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只有结合酶是由酶蛋白和辅酶(或辅基)两部分组成,二者单独存在均无催化活性,只有二者共存结成全酶才显活性。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辅酶(或辅基)直接参与反应,决定反应种类和性质。酶蛋白种类多而辅酶(或辅基)种类少,所以一种辅酶(或辅基)可以与多种酶蛋白结合成多种全酶,而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酶(或辅基)结合成一种特异的酶,所以E是正确的。
6.蛋白激酶A是细胞信号传导很重要的一个酶,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底物都是酶
B. 是一个别构酶
C. cAMP为其激活剂
D. 催化底物的Ser/Thr磷酸化
E. 经磷酸化后的酶活性升高或降低
解析:蛋白激酶固然催化一些酶的磷酸化,但也催化包括组蛋白、微管蛋白和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等非酶底物。
7.直接影响细胞内cAMP含量的酶是(C)
A. 磷脂酶
B. 蛋白激酶A
C. 腺苷酸环化酶
D. 蛋白激酶C
E. 酪氨酸蛋白激酶
解析:cAMP是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第二信使。cAMP是由三磷酸腺苷(ATP)经腺苷酸环化酶(AC)催化脱去焦磷酸后环化而生成的,cAMP在磷酸二酯酶作用下水解断开分子中的3’,5’-磷酸二酯键后,转变成5’-AMP。故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改变可使cAMP的生成增多或减少,而磷酸二酯酶活性的改变可使cAMP的分解加快或减慢。故应选C。其他四个选项均与细胞内cAMP含量改变无关。
8.糖蛋白中的O-糖苷键(B)
A. 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肽链中的S/T残基
B. 连接N-乙酰氨基半乳糖和肽链中的S/T残基
C. 连接N-乙酰氨基半乳糖和肽链中的Asn残基
D. 在细胞外基质完成糖链修饰
E. 在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同时完成糖链修饰
解析:O-连接是指单糖的半缩醛碳原子和含羟基氨基酸的羟基O原子之间的连接,形成O-糖苷键。最常见类型的是N-乙酰半乳糖胺(CalNAc)和Ser/Thr的羟基O原子形成O-糖苷键,存在于呼吸道和消化管黏液蛋白、血型蛋白、抗体等。另一种类型是半乳糖(Gal)和羟赖氨酸(Hyl)形成O-糖苷键,存在于胶原蛋白。
9.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
A. 两股脱氧核苷酸链呈反向平行
B. 两股链间存在碱基配对关系
C. 螺旋每周包含10对碱基
D. 螺旋的螺距为3.4nm
E. DNA形成的均是左手螺旋结构
解析:DNA双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809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